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消费互联网发展初期,巨头野蛮生长行业乱象频出,烧钱圈地、巨头垄断、赢家通吃、派系纷争、随意侵犯用户隐私等,无序的市场行为扰乱了行业创新、健康发展。2021年,监管政策及时跟进,无疑起到警示与规范的作用。但从更深层次来看,消费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其本质还是“收租”。相较之下,发展工业互联网才是当下中国数字化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如今消费疲软,传统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如何利用好消费互联网比拼中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技术,对推动工业互联网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拥抱监管迎接变革
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拉开了2021年互联网产业强监管的序幕。本年监管政策围绕着三条主线:反垄断、互联互通及个人信息安全。
2021年,政策推动网络安全、公平竞争迈出了法制化一步,9月1日,《数据安全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正式实施;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同时,阿里巴巴、美团、腾讯等巨头分别因“二选一”垄断、经营者集中等行为受到处罚,其中阿里巴巴收到中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的罚单——182.28亿元。无论是密集的监管政策,还是强有力的处罚案例,无一不说明国家对“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决心。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板块在二级市场直面寒冬,泡沫被挤出,估值正在被重新定义。截至12月13日,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年内跌幅25.2%,美股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近一年跌幅达41.84%。
专注于互联网的投资人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消费互联网平台的光环还在吗?
观察:数字经济时代工业互联网踏浪而来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6月份,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份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庞大的用户量不断催生出消费互联网巨头,而巨头凭借市场支配地位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在消费互联网发展初期,巨头野蛮生长行业乱象频出,烧钱圈地、巨头垄断、赢家通吃、派系纷争、随意侵犯用户隐私等,无序的市场行为扰乱了行业创新、健康发展。
2021年,监管政策及时跟进,无疑起到警示与规范的作用。但从更深层次来看,消费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其本质还是“收租”。比如电商平台的店铺费用、外卖平台的佣金抽成,取代了线下的房屋租金;网约车平台的佣金抽成,相当于传统出租车的“份子钱”。这些应用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技术创新有限,培养起用户习惯后垄断提价的行为却是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