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1602 公司新闻 0 最新签约 10 行业动态 442 档案库 1135

面对网络暴力,互联网平台能做些什么?

时间:2022-04-26   访问量:1309

最近的一则新闻,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一名外卖员历时4小时,骑行27公里为上海一名女子的听障父亲送菜,事后女子为外卖员充值了200元话费作为感谢。网友却质疑给的太少,在网络上对女子进行语言攻击和谩骂,女子因舆论压力,最终选择坠楼来结束生命。

其丈夫表示,平时她胆子很小,连买一条鱼都不敢碰。事情发生后像失了魂一样,完全听不进任何人的声音,她接受了很多很多精神上的压力,不然真的不会选择这一步。

而这并非个例!

网暴已经成为了新的夺命方式,且愈发严重。

据抖音披露的数据,抖音每天会有8亿条评论产生。其中,被处理的视频里,“谩骂,人身攻击”占比32.79%;国家网信办在今年3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以来,已累计清理有害信息87.9万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4.1万余个。

国家近几年一直在采取相关行动来制止网暴,但网暴为何屡禁不止?面对网暴,作为平台方,又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01 网暴为什么屡禁不止?

1. 什么是网暴

网暴,即网络暴力。据央视网给出的定义,以下8种行为均视作网暴:引战营销、煽动对立、言语谩骂、私信轰炸、恶意剪辑、人肉搜索、P图抹黑、造谣诋毁。

2. 网暴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1)网络是匿名的,发言门槛极低

网络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区别在于,它是匿名的。

在互联网上冲浪,每个人都带着一个面具,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谁。人是多面性的,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和特性。一个彬彬有礼的男生,戴上面具后,可能是一个歹毒的键盘侠。

而正是因为匿名性,我们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举止基本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发言门槛极低。

2)看不到听不到,很难感同身受

面对面指责一个人时,我们是能看到对方的情绪反应的。他的愤怒和难过,是会反馈给我们的,从而激发我们内在的同理心。我们会自省是不是说得过分了,是不是说错了,是不是误会别人了。

而网络隔绝了这种反馈,我们写下的每一句话,只是代表着自己当下的判断和情绪,对别人的心理影响和压力,我们是看不到、感觉不到的。所以没有人觉得自己伤害了另一个人,因为我们看不到。

但是一个普通人,特别是缺乏网络经验的人,会因为突然被这么多人指责而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有些人会因为无法接受这种压力,选择极端的方式酿成悲剧。

3)没有法律约束

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只是在宪法和民法、刑法中作出相关规定。这让各地在监管和执法上存在盲点,没有法规做依规,对潜在施暴者的震慑力不足。

4)网络信息的碎片化

人的本能反应,绝大部分是感性,而非理性的。我们在看到一个新闻事件时,总会以我们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去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很容易以偏概全。网络信息高度碎片化,想真正了解清楚事件的全貌和真实原因难上加难。

作为网暴言论的发酵地和传播地,平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疫情影响,网络暴力呈现上升态势,2022年,全国各地监管部门出台多项通知,要求平台切实履行监管和查处责任,发挥平台主体作用。

2022年,也被视作网暴治理元年,各平台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这些措施能否有效治暴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02 遏制网暴,平台能做些什么?

知乎上有一个题为“面对网络暴力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的话题讨论,该话题浏览次数高达950余万次,产生323个回答。高关注的背后不难看出,人们对于被网暴后如何自救,迫切需要一个完美答案。

浩瀚的网络,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如果真的遇到了网暴,相信很多人


上一篇:2022年3月“互联网+检察”新媒体指数排行榜发布

下一篇:玩转平台经济:从机制因素看互联网浪潮迈向何方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