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网络互助赛道上的“领跑者”相互宝,最终还是倒在了年关之前。
12月28日,相互宝发布公告称,为了更长远地保护所有成员权益,平台经过慎重思考与讨论,决定将于2022年1月28日停止运行。在公告中相互宝还提到,会全力做好后续保障工作,并建议成员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保障产品作为替代。
相互宝曾是蚂蚁集团进军网络互助领域的排头兵。2018年成立的它,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积累起了上亿名用户,不仅远超一众后来者,就连水滴互助这样的老牌选手都难以望其项背。在网络互助平台纷纷关停的2021年,相互宝也依旧保持着数千万用户的体量,一度让用户和看客们产生了“它还能继续撑很久”的错觉——当然,错觉并不会因为相信的人太多就成真,本次相互宝给出的关停公告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回望网络互助赛道的十年旅程,从群雄并起到巨头入局,再到最后惨淡收场,网络互助平台们的下场令人惋惜,毕竟它们也曾拯救不少用户于水火之中。不过,随着基础医疗保障、商业保险等替代方案越来越完善,网络互助这一阶段性解决方案确实到了该退场的时候。
图片来自Canva可画
曾几何时,网络互助还是一门透着“公益”味道的好生意——通过“加入完全免费”的宣传,聚集一大批用户组成互助群体,如果这个群体中有用户不幸得了大病,其他没得病的用户再一起平摊他的治疗花费。平台规模效应凸显后,每个用户需要负担的开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对于一些负担不起保险开支,或是因各种原因无法购入保险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巨大。
除了水滴互助、轻松互助这些早期就入局的垂直型选手外,一些互联网大厂也打起了进入互助赛道的算盘。相互宝算是头一个吃螃蟹的选手,而京东互助则紧随其后。2019年,前来分一杯羹的巨头们变得更多了,不仅滴滴在年初推出大病互助社区“点滴相互”;当年6月,美团互助上线;紧接着,百度的“灯火互助”也在11月上线。
但不管是老玩家还是新加入的巨头们,似乎都低估了这条赛道的难度,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互助平台开始陷入用户增长无力的窘境,最终落得关停的命运。
如今纵观整条赛道,早期成立的一批中小型互助平台如今早已不见踪影,典型的例如同心互助、未来互助、蝌蚪互助、17互助、蒲公英互助、比邻互助、八方互助等。3月24日,轻松筹旗下轻松互助也宣布关停,在关停前它还进行了最后一轮均摊。
尽管大厂旗下的互助业务有着雄厚资源支撑,但很多选手也没能逃过这一劫。除了本次宣布关停的相互宝外,百度灯火互助也因为用户量不足,未能达成启动条件而在2020年9月宣布关停——这距离灯火互助正式上线还不到一年时间。从公告来看,灯火互助截止关停时的用户数量甚至没能突破50万人。
此外,美团互助也在今年1月31日宣布关停,其用户数量鼎盛时期曾一度达到三千余万,但截至关停,却仅剩不到一半会员还在“坚守本心”。
水滴互助是网络互助赛道上货真价实的第一批选手,但就算是它,同样也逃不过关停的命运。今年3月,水滴互助正式宣布终止服务,并计划为所有用户投保一年期,最高保额50万元的健康险(水滴健康保)作为补偿,保费由平台承担。
图片来自水滴官网
实际上,互联网巨头对网络互助一直都抱有自己的打算。
对于参与其中的互联网巨头来说,网络互助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逐步教育用户抛开对于保险的偏见,最终实现为商业保险业务引流的目的。毕竟,保险业务有着成熟的盈利模式,而且本身能给这些巨头们带来丰厚的流量回报。两个典型的例子是,以互助业务发家的水滴,截至2019年7月的月签单保费已达7亿元,年保费收入预计接近100亿元;曾和平安、腾讯一同成立众安保险的蚂蚁集团,其保险业务年销售额也超过了百亿大关。
不过,互助平台的商业模式恐怕支撑不起巨头们的变现愿景。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互助产品的目标用户大多是那些负担不起保险开支,或是因各种原因无法购入保险的人群。这些用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对于互助产品的分摊价格较为敏感,这样的用户主体,为互助模式埋下了不小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