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库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档案库
全部 1602 公司新闻 0 最新签约 10 行业动态 442 档案库 1135

没有她,中国互联网江湖的浮沉,不会如此荡气回肠。

时间:2021-04-24   访问量:1217

2020年,胡润评出中国投资人30强。

徐新是榜单上唯一的女性,和沈南鹏、张磊等投行大佬并驾齐驱。

她没有华尔街背景,没有国外商学院镀金,也没有点石成金的贵人提携。

徐新的“风投女王”之路,是披荆斩棘搏出来的。

01

选择决定命运,而激情决定选择

1981年,初三开学第一天。

重庆大足某厂办初中的教室里,4个女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认真。

初三所有学生都面临3个升学选择:一读技校,二上中专,三考高中。

志愿那一栏,闺蜜们填了技校。80年代,产业工人就是金饭碗。

只有徐新填了高中,那天放学回家,母亲气炸了。

为什么不选技校,一个月16块5,读书就有工资,毕业还包分工。

徐新就读厂办学校,中考升学率为0,全校从来没有人考上高中。

班上50人,她在25名上下,更没希望了。

整个初中,她经常逃课,卡着放学的时间回家。

这种事常常是老师家访,才被捅出来:

你家徐新,化学课从来不去上 课,天天到河沟里摸鱼。

老师走后,爸爸抡起衣架就是一顿打,满肚子恨铁不成钢。

徐新的父亲,在四川汽车制造厂任厂长。每天父亲下班,家里都会来很多客人。

下属难以启齿的加薪、销售部头疼的业绩、汽车厂日常管理,所有白天没解决完的事,晚上就登门求解。

每到这时候,徐新就特别勤快,端茶倒水,热情招待,完了自己坐在一旁竖起耳朵听。

送走客人,徐新都会拉着爸爸问东问西,直到解答完她的疑惑,才肯去睡觉。

父亲摇头叹气:

你要是把这精神头用到学习上,至于被老师告状?

这次得知她要考高中,爸爸高兴坏了,立马掏钱请家教,给女儿补课。

徐新仿佛突然开了窍,成绩一下子窜上来,那年她考上了重庆重点高中,南开中学。

高中熏陶了3年,徐新整个人都变了。以前不争不抢,现在门门想要拿第一。

1984年,徐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京大学外语系,成了全系最爱“抢”的学生。

阅览室一开,她一定要第一个冲进去,抢先借到自己要看的书,然后泡在图书馆一口气看完。

南京大学有一栋24小时不熄灯的教室,也叫“拼命三郎楼”,徐新是这里的常客,即便冬天,穿个军大衣也要去。

冻得受不了的时候,就站起来跺跺脚。

1988年,徐新从南京大学毕,就被分配到中国银行当柜员。

多数人端着铁饭碗,就等于进了温柔乡,不再挣扎。

徐新,却在这里完成了人生最关键的转折。

02

想赢的人,谁都拦不住

温水可以麻痹青蛙,但一定不能麻痹一只想飞的青蛙。

在银行做柜员,徐新的工作极其简单,每天就是登记、盖章、复印一水操作。

初入职场,工作再简单,徐新也干得很起劲,什么都要争第一。

为了拿全勤奖,牙疼到快要掉下来,也不请假。

因为工作太枯燥,单位有什么比赛,她一定要去参加。

全行2000名员工,评出3个“三八红旗手”,徐新就是其中之一。

就连团支部书记,也要当一当,她几乎把银行所有的荣誉拿遍了,可还是不满意,有劲无处使。

那天徐新骑自行车,路过右安门一座正在修建的立交桥。

她暗下决心,立交桥建好之前,一定要改变现状。

正当她纳闷之际,机会终于来了。

1991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联手,培养一批西方注册会计师。

全行“三好员工”徐新,获得了培养和考试资格,那些荣誉总算起了点作用。

不过和她竞争的,是一群金融、财会硕士、博士。

徐新没学过一天会计,专业上差别人一大截。但财会专业的学生,英语不行。

她的宝藏英语技能,终于派上用场。那本厚厚的英文书,别人挠头,徐新倒背如流。

1992年,她被分到香港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接受实战培训。

初到香港,徐新不懂粤语,上岗就吃了一闷棍。

那时候的会计师事务所,实行“点钟制度”,客户点谁,谁就去提供咨询。

因为语言不通,没人点徐新,每天事务所工作日志板上,她那一栏总是一块白板,既羞耻又很有压力。

从学霸跌落到谷底,徐新很受挫,她硬着头皮找到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求人家给个机会。

示弱的效果立竿见影,徐新分到一个日本项目。恰巧日本客户不会粤语,通过英文,她开启了在香港的客户积累。

普华永道和银行的工作节奏,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可以忙到吃饭都不用咀嚼,工作到凌晨是所有人的常态。

每次被老板叫到,必须快步小跑过去;

就是这样的强度,徐新还是抽时间复习,她3年考完18门注会课程,成功拿到英国注册会计师执照。

从初中开始,徐新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和考试密不可分。

1995年,徐新在普华永道的上司到跳槽百富勤作风投,他把徐新也挖了过去。

28岁,英语专业的徐新,终于告别审计,跨进投行江湖。

也正是这年,从华尔街回国的沈南鹏意气风发,加入了雷曼兄弟。

英语老师出身的熊晓鸽,代表美国IDG资本与上海科委合作,创办了上海首批投资公司。

河南23岁的文科状元张磊,在中国人民大学为留学耶鲁挑灯备考,离他创办高瓴资本还有20年。

时代大潮里,抢先入局的人,注定成为舞台上的领衔主演。

03

危机,扛住了就是转机

在百富勤,徐新的第一笔投资注定载入史册。

1995年宗庆后与法国达能牵手,开始生产哇哈哈瓶装水。

百富勤是投资方,而负责哇哈哈瓶装水项目的,正是徐新。

然而此时,距离哇哈哈独霸江湖、宗庆后登上中国首富宝座,还有15年时间。

没人会认为,百富勤的这个小员工,能造多大事。

1998年金融风暴来袭,百富勤破产倒闭,31岁的徐新第一次“被失业”。

她转头加入了香港霸菱投资,成为这家公司在亚洲的第一个员工。

此时内地,互联网风暴已经吹遍大江南北。

“门户网三剑客”:丁磊创办了网易,张朝阳的搜狐迎来飞速成长,王志东创办新浪。

深圳马化腾的老父亲,顶着烈日往返工商局,忙着给腾讯办营业执照。

直觉告诉徐新,新的浪潮来了,她开始往内地开疆拓土。

1999年,徐新在杭州一间狭小的办公室见到丁磊。

公司很小,只有10几个人,程序员们见了风投女精英 ,害羞到不知道如何握手。

还是丁磊主动上前:

Kathy(徐新),我这个人不习惯管人。 我要做一个快乐的技术总监,你帮我找个CEO吧。

徐新点了点头,给他500万美金。

丁磊拿到钱很是开心,2000年带着网易奔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徐新5元一股投资网易,上市后迅速涨到30元。然而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网易股票从30几元跌到6毛钱。

在资本市场,几毛钱的股票属于垃圾股,网易已经站上了退市的边缘。

一夜之间,霸菱的股东疯了,都来找徐新的麻烦,她陷入一场集体诉讼的危机。

声讨会开了5个小时, 股东坚持7000万卖掉网易。当时网易的营收,其实已经做到8000万。

徐新一个人投反对票,她相信自己的直觉, 没熬到最后,谁敢断定网易翻不了身?

5小时候斗智斗勇,下来已经一身疲惫,丁磊看着她一脸苦笑:

Kathy,我今天30岁生日。

徐新一下就心软了,立马在香港竹园餐厅定了海鲜大餐,给他过生日。

席间,丁磊喝得飘忽忽,对徐新说了许多心里话。

Kathy,我有两个梦想。 第一,我想做中国最好的网络游戏公司; 第二,我要帮股东赚到钱。

那一刻,徐新像看弟弟一样看着丁磊,心里暗暗发誓,帮他扛住,救回网易。

2003年,国产网游大爆发。

陈天桥《传奇世界》上线,突破30万用户;

找不到收费项目的小马哥,将游戏植入QQ开始为腾讯赚钱。

网易也终于扛过危机,而且市值飙升到百亿美元。

丁磊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32岁的他凭借76亿身价,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首富。

2004年,徐新套现网易股票,为股东们赚取了800%的利益。

她用一次人生豪赌,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眼光。

而一个叫丁磊的年轻人,这辈子都感恩这个姐姐。

04

只做雪中送炭人,不当锦上添花官

徐新投资网易,一战成名,不再想受制于人。

2005年,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牵出中国最早的一批本土投资人。

留学耶鲁的张磊,带着大学捐赠的创业基金回国,创办了高瓴资本,并把所有钱全部揣进马化腾口袋。

这一年,沈南鹏离开携程,创办了红杉资本。

2005年,在投行摸爬滚打7年的徐新,也终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今日资本。

那年,北京的刘强东跑破脚底板,见了几十个投资人,却没人愿意为京东投一分钱。

徐新偏偏就喜欢这种为了创业,不要命的草根。

那天她和刘强东约见在香格里拉酒店,双方从晚上10点谈到凌晨2点。

刘强东全程没用一张PPT,而是打开京东网页,直接讲产品,这么实在的创始人,她还是第一次见。

彼时,京东只有五六十人,年营收5000万,在投行眼里算很小的公司。

他们从来不花一分钱打广告,但销售额每个月都以10%的增速在涨。

4小时听下来,徐新有谱了。

多年的直觉告诉她,京东的营收增长证明了刘强东的路走对了,她没有过多诘问。

老刘,你要多少钱? 200万美金。 200万怎么够,给你1000万。

这1000万美金,对刘强东来说不仅是救命钱,更壮了胆。

他拿着钱第一件事是扩大京东的商品种类;第二件事,自建物流。

京东在每个县城布了10个人、两辆车,而月订单才20单,还不够一个员工的工资。

1000万美元很快被烧光,大强子没钱再继续搞事。

他四处求人帮忙,愁得睡不着,某天夜里醒来,头顶突然多了撮白头发,一下老了10几岁。

徐新见这情形,咬牙打出最后的底牌,借了5次过桥贷款,一共2000万拿给刘强东。

别人都觉得她疯了,徐新只知道,没有这些钱京东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钱而倒下,是创始人最可怜的结局。徐新选择京东时,就已经想好舍命狂奔。

功夫不负苦心人。

2014年京东上市,徐新的投资赚翻160多倍。

这种舍命陪君子的情义,贯穿徐新投资生涯。

2009年,分类信息网站的两大巨头,58同城与赶集网掰了5年手腕,双方僵持不下。

徐新向来只投第一,不投第二。

但这次,她更喜欢暂时处于第二名的赶集网,因为创始人是杨浩涌。

徐新形容58同城的姚劲波是野狼,而杨浩涌是白马。

选择杨浩涌,第一件事,徐新就是抓住春节打名气。

她花了上亿,找微博女王姚晨拍广告,并在央视狂轰乱炸。广告效果明显,赶集网年销售增长从70%翻倍到140%。

58也不示弱,几乎全国所有电梯、公交站,都是杨幂提着喇叭大喊:58同城。

但赶集网的营收增长,还是威胁了58。

而且两家公司,单单用于打广告战的钱,就好几亿。

姚劲波一看,这样下去,只会两败俱伤,谁也赚不到钱。

干不掉的对手,不如加入他。

于是隔三差五,姚劲波就会找赶集网投资人松松土,谈合并。

上一篇:上海车展,:互联网巨头成主角,BBA们风头不再!

下一篇:5G无用?其未来对于互联网的颠覆可能将更加疯狂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