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库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档案库
全部 1602 公司新闻 0 最新签约 10 行业动态 442 档案库 1135

中美互联网企业的不同道路:分拆,还是独大?

时间:2021-06-04   访问量:1194

5月28日,京东物流正式登陆港股,上市首日股价开盘即高开,股价涨幅一度超18%,总市值接近2800亿港元,成为国内仅次于顺丰的第二大物流公司。

这也是继京东健康之后,京东集团又一拆分独立上市的子业务公司。而从去年至今,百度宣布拆分小度科技独立融资发展、网易拆分云音乐寻求在港股IPO、甚至顺丰也传出了拆分同城业务的消息……

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正迎来一波子业务拆分热潮,这已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有趣的是,以FAANG为代表的美国同行们却仍保持着不断并购的步伐,用巴菲特他老人家的话说,这些企业正在滚大雪球的道路上,寻求让雪道变得更湿更长。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中美科技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差异究竟从何而来?

1

中国科技企业爱分拆,

底层逻辑是什么?

其实,分拆上市早就是我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基本操作了。

早在2012 年,阿里就把支付宝进行分拆,围绕支付业务逐渐完善构建起了一个金融巨擘蚂蚁集团,直到去年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再比如2016年,腾讯把旗下的QQ音乐业务与中国音乐集团进行合并,通过资产置换股权成为大股东并组建腾讯音乐集团,最终在2018年底完成赴美上市。

还有新浪与微博、腾讯与阅文、网易与网易有道搜狐与搜狗/畅游……在拆分子业务独立发展上市这条路上,已经有相当多耳熟能详的成功案例。

在我看来,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热衷此道,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其一,子业务分拆意味着更健全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业务创新发展。不难看出,只有业务成熟的巨头企业才会选择拆分一些前景可观的创新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巨头企业可分配的核心利益——股票和期权非常有限。

而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互联网行业,人才挖角竞争激烈,拆分业务成立子公司,针对管理团队和重要员工推出更可观的股权激励策略,让其实现从员工到股东的角色转换,工作积极性提高,带动业绩持续提升,这是留住和激励人才的一步好棋。

比如搜狐在2010年宣布拆分搜狗在线搜索业务成立子公司,由此前任搜狐CTO兼搜狗负责人的王小川担任CEO时,张朝阳就曾直言,这次战略重组将给予搜狗团队良好的激励,使得搜狗的业绩与团队有直接关联。

其二,拆分子业务,意味着后者可以突破企业主业务所圈定的发展局限,获得更大市场成长空间。

这并不难理解,以阿里拆分支付宝成立蚂蚁金服为例,阿里董事局主席、CEO张勇曾解析过分拆支付宝的逻辑:不拆分,支付宝充其量是淘宝里面的一个大部门,解决的是淘宝的问题,拆分后,它带来的市场机会绝对是原来的场景下所看不到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拆分前,支付宝不过是承载了淘系购物的支付工具需求,拆分后,在支付的基础上延伸出了理财、保险、日常缴费、虚拟信用卡等更多元的金融服务。

再比如京东物流,作为企业物流,其无疑是成功的,说是为京东电商的好口碑撑起了半边天恐怕都不为过,但如果站在一家社会化物流企业的角度去看,京东物流仍然是封闭的,根据其招股书显示,目前京东物流总订单的超过半数仍然来自京东商城,订单量也还低于顺丰、通达系。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从京东集团分拆出来独立上市,意味着京东物流要走向开放,从企业物流蜕变为物流企业,唯有如此才能在更广阔的的市场中深耕更多价值。

其三,分拆后的子业务可以拥有独立评估体系,从而获得更合理的市场估值和融资,也有利于公司战略聚焦。

相较于公司内部的一个业务板块,分拆成立新的公司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让市场更加充分认识到子公司业务状况与成长前景,从而带来更合理的估值和融资。分拆同时也会让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业务板块之间的内耗,战略和资源更加聚焦,更有利于产品服务成长。

比如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在2014年微博上市之初这样解释分拆微博的原因,“微博独立上市后有了独立评估体系,新浪可以腾出手来重新规划新浪网的发展。”

这三方面的原因都或多或少推动了国内科技互联网企业倾向于拆分的主观意愿,而近年来客观环境也越来越利好拆分。

2019年12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为企业在A股拆分上市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大环境的愈发宽松也为更多企业分拆上市铺平了道路。

当然,分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不利于母公司的股价——在京东物流上市认购火爆、开盘大涨的同时,京东集团股价微跌,距离今年2月高点已经跌去了33%,这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拆分子业务对于母公司是“损失”。

上一篇:区块链会不会像互联网一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专家学者这样说

下一篇:德媒:中国规划卫星互联网,有望成为天基互联网全球竞赛主要参与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