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何方神圣?
工业互联网承担着近几年工业领域当红顶级流量,而20年3月17日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常务会议提出的要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壮大数字化经济新业务,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加快上线上云,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平台"又再一次让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承载流量与曝光的作用,而且也逐渐让其脱离了名词领域,逐渐蚕食版的拓展到应用层面。
那么工业互联网究竟是什么?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美国五家行业龙头企业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除了通用电气这样的制造业巨头,加入该联盟的还有IBM、思科、英特尔和AT&T等IT企业。
而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为: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
我们通过定义能够清楚的认知到以下关键信息:工业级平台、实现共享,目的是提质增效,而且站位非常高,面向的是产业级平台。
02
工业互联网缘何而起?
剪裁人员利用率提高80%、制版人数减少50%、不良品率由原来的2%降低到0.06%、产品生产周期由原来20天减少到10天、设备利用率提高20%、管理效率提高30%以上……这是工业互联网给某服装工厂改造之后的答卷。很显然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为企业赚的利润,只有服务的客户有了利润,才能体现服务者的价值,从而赢得订单。为了客户赢得利润无非为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产品不良率、减少因数据黑盒而产生的窝工现象,当然这些只是面向客户内部实现的运营优化。那么除了内部节流之外再就是服务附加值增加,比如本来的皮包加入GPS导航具备防丢失功能、老人用的拐棍具备特殊情况报警与位置跟踪功能等,在之前传统的产品基础之上附加更多服务,甚至在得到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新的需求收集、新产业孵化,也就是开源或者新产品、新模式的生产培育,因为数据会带来更多增加服务的基础。
也就是概念再满天飞,即使政府补贴,但是最终的推动点应该属于用户,只有用户收到切实的利益,体现了工业互联网的价值,他才会被更广泛的推广。
所以凡是不以给客户带来实际效益的工业互联网改造都是耍流氓,虽然随着工作方式更改、组织架构调整会引来效率或者周期延长,但那个只是阵痛期,但是如果未来许久都一直属于阵痛期的话,只能说明药用错了。
03
旗舰版的企业信息化
百度百科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持续经营的能力。与工业互联网的定义有众多相似之处,都是为了降低运营风险与成本。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也对应到工业互联网效益的最终归宿:开源节流,电子商务将争夺更多销售机会,而内部管理系统则极大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