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1602 公司新闻 0 最新签约 10 行业动态 442 档案库 1135

利剑高悬,产业创新考验互联网平台的智慧

时间:2022-02-16   访问量:1327

从傲慢上市到黯然裁员,滴滴市值蒸发七成的同时,业务已迎来全面调整。

  橙心优选闭店,网约车整改下架,司机转投别家,全线业务裁员——曾经备受追捧的资本宠儿,也因资本的裹挟终受反噬,不禁令人深思。

  然而,互联网平台规范整治之下,滴滴之困并非孤案。

  2月15日,由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正式施行。同时,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针对网约车的整顿和监管仍在持续。

  随着反垄断以及数据安全等系列法规的出台,昔日资本无序扩张的野蛮生长之路在诸多互联网平台已行不通。未来“滴滴们”能否真正闯出一条自己的路,仍有待观察。

  在经历了种种变革之后,平台企业亟须回归到专注主业、投资硬科技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告别996、取消大小周之后,如何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创新力,成为平台企业未来生存的核心要义。

  资本裹挟终受反噬

  网约车难再一家独大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裹挟之下仓促上市的滴滴,迎来了业务、业绩的全面下滑。

  据《财经》旗下的自媒体晚点LatePost 报道,滴滴全线业务正面临裁员,已从创新事业部R-Lab开始。近日,滴滴网约车、货运等出行业务都收到了裁员通知。但国际化部门、自动驾驶业务尚未受到影响。涉及部门的裁员比例约为20%。截至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稿前,滴滴对裁员消息没有进行官方回应。记者采访多位滴滴公司内部人士均表示,对此尚不知情。

  有熟悉滴滴的互联网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已听说滴滴裁员情况,但20%的比例并未超预期。互联网公司的正常人员流动一般都不止10%,末尾淘汰比例通常在10%至20%区间。

  但滴滴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据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以来,滴滴每天DAU(日活跃用户数)都在衰减,这对于平台类互联网公司是致命的。在此期间,高德、曹操等其他打车平台趁机扩大市场占有率,对滴滴形成了不小的分流和威胁。

  2月15日,记者暗访了解到,在滴滴下架整顿期间,已有不少快车司机转投美团等其他平台。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美团打车为了“争抢司机资源”也给予了相应的补贴。受到疫情和平台整顿的双重影响,已经有不少快车司机选择退出网约车经营。在上海,部分专车司机的收入减少了四至五成。

  上述人士表示,滴滴的扩张过程体现了资本逐利的弊端,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适时在网约车领域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及执法力度,防范资本在交通运输新业态领域无序扩张,依法严厉查处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诱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反观滴滴自身,从闪电上市到被责令下架,再到如今传出裁员消息,已面临数轮调整。

  目前,滴滴的网约车业务已明显转攻为守。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国内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3.56亿单,订单量环比下跌8.32%;总收入为427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11.48%,其中滴滴出行的中国业务收入为390亿元,环比下降12.94%。

  记者近日体验滴滴快车发现,不少司机重新装上了多台手机,同时在几个平台之间变换接单。而这一情形在网约车发展的前中期较为常见,当时多家平台为了争夺网约车资源而竞相补贴。

  而在网约车市场监管的持续影响下,滴滴此前多元发展的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货运、自动驾驶业务也起色不大;与此同时,滴滴在社区团购“橙心优选”上加速“撤退”。

  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橙心优选已关闭了20多个省份的仓库,并结束了相关运营。财报显示,主要受对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滴滴在2021年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受此影响,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6亿元。


上一篇:北京全市中小学将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

下一篇:月薪2万员工跳槽去互联网大厂 遭原公司索赔200万 一审:给24万违约金!法院最终这样判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