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前段时间又有一家企业决定跨界造车,和那些卖手机卖家电的不同,它本身也是“造车”的——只不过它造的是两个轮子的电动车。早在18年就赴美上市的小牛,压根就没有打算给自己预设边界,在某个领域深耕一段时间后,就迈开腿去造车了。
从“下周回国”的乐视到“年轻人第一台汽车”小米,互联网厂商造车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现象不仅仅在国内,苹果和谷歌也在虎视眈眈。很多人都想问,这些卖手机卖家电的怎么跑来卖车了?汽车可是单价最高的大众消费品,况且远远比不上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更换频率高,用卖手机的思维来卖汽车到底行不行?
先来看看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造的是什么车——是新能源车。虽然新能源车很长时间给消费者的四大印象:骗补贴、技术低、骗融资、拉股价。但近年来,特斯拉、“电动三傻”和比亚迪五菱等等大厂的成功之后无疑给了消费者很大的改观,也给了无数厂商提振了信心。
造车确实是一件极度烧钱的投资,一将功成万骨枯,相比起传统车企,互联网厂商底子薄,把控供应链的能力也稍有不足。互联网强项并不在于“造车”,而在于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个性化服务带来的用户体验。如果说传统车企用硬件赢得消费者,那这批新势力就想用软件“绑定”消费者。电动化+智能化的造车模式中,电动只是顺应了政策环境的导向,能让厂商垂涎欲滴的是智能化,这块蛋糕可以发挥的地方太多了。从电子技术到租赁共享服务,再到个性化定制、网联化,广告的投放,这些才是他们造车的大头。前段时间不就有蔚来的车主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在车中控发现了广告,哭笑不得。
真正的消费者永远是用脚投票的,不管你是什么车,造车一台让市场满意让消费者满意的车子才是正道。过度营销,必定会被消费者反噬。目前不少国产汽车在宣传的时候避重就轻,把消费者注意力吸引到“中控”“手机互联操作”等方向上。看到广告的你心动了吗?
互联网企业的确希望把他们的车变得不像车,让你把注意力转移驾驶之外的地方。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东西不重要,相反,恰到好处的智能化真的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不少网友明确表明汽车装有carplay是必要的,其他倒是无所谓。某种程度也能反应出苹果生态之强大,已经可以超越移动设备本身,通过移动设备的习惯去培养用车的习惯,可谓更高明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