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曾经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市场被广泛看好的互联网行业,也遭遇了自上世纪末诞生以来最严格的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统计,从2021年年初至今,两百多家中概股公司中,约80%的公司股价下跌。其中,四十多家公司股价下跌80%甚至更多,跌幅40%以上的超过150家。
高光下的互联网行业正在渐渐显出本色。过去多年,作为社招和校招的宠儿,高薪资、大平台,互联网大厂引得不少年轻人前赴后继。然而,近半年里,充斥在职言社区里的不再是晒加班餐福利、工资单、期权数,而是频繁被爆出的裁员和降薪等信息。
从2021年春天到2021年年底,裁员、缩编成为贯穿行业的关键词。据统计,裁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超过了35家,包括字节跳动、快手、爱奇艺、百度等等。
低成本高增长的神话被打破之后,互联网企业选择剥离非主线业务之外的布局,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政策监管下的抉择。除了新东方、好未来等公司因政策因素导致企业转向,不得不大幅度裁员外,大多数公司裁员均是由人才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所导致。
当平台业绩增速快时,对未来的预期也较为乐观,于是在融资后互联网公司会第一时间扩招。仅以字节跳动为例,最近两年,其员工人数从6万扩张到15万。而在行业陷入低潮时,尤其是一些尚未盈利的公司,开源节流,减少人员投入既是回归理性,也是盈利造血的刚需。
动荡之下,大厂裁员在应届生校招的关键节点上,也激起不小的波澜。年轻人们彷徨的点在于,互联网大厂到底该不该去?
“成长的前提是安全”
过去多年,“进大厂”在年轻人的求职目标中,一直是备受推崇的选项。牛客、脉脉、知乎等职言社区里,对大厂的细微举动,都能引起热烈的探讨。这其中不乏好奇、羡慕抑或是向往。如何面试、如何进大厂,甚至被人挖出商机做起了直播卖课,打开抖音搜索“互联网大厂求职”,可以提供一系列大厂求职私教主播,最高粉丝数量达到11.2万。
但是,这个冬天,大厂的底层员工们并不好过。下半年以来,各家公司裁员消息频传,10月份之后的讨论更甚,动荡之下的岁末年关,一轮大调整正在进行。
对于2022年夏天才毕业的小韦来说,这更是一个令人“惶恐不安”的冬天。1月12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她刚刚走出公司的大门,彼时已经是晚上近11点。而这样的节奏,在过去一年里,几乎是常态。
去年3月,小韦进入字节跳动,在当时如火如荼的教育部门实习,加班到晚上12点后的日子比比皆是。没承想,7月下旬“双减政策”落地,互联网在线教育行业生变。就在8月,她开始走公司内部实习生转正的流程,历经近两个月的多轮面试,在她看来,这也是大力教育垂死挣扎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