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构建有活力、有创新力的制度环境,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意见》的内容直指近年来互联网平台企业面临的社会责任问题,结合平台经济定位,提出了未来互联网平台的监管重点、创新与发展方向等,将对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履责方式、履责内容、履责评价产生重大影响。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面临着一场大变革。
广泛的社会影响,失衡的责任天平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在各类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方面,8.12亿人网购、6.38亿人看直播、4.69亿人叫外卖、3.97亿人使用网约车、3.81亿人在线办公、3.25亿人使用在线教育、2.39亿人使用在线医疗,互联网已经深深地嵌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影响越大,责任越大。
在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之下,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失衡”现象。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利用其流量优势、渠道优势和创新能力,推动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平台强制二选一、租赁平台爆雷、社区团购大战、内容低俗等行业问题频发。
近年来,每当社会出现重大灾害事件,互联网企业均快速响应,踊跃捐款。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多家互联网企业捐赠额超过亿元。2021年7月河南发生暴雨洪灾,互联网企业又一次展现了企业担当。
表:部分互联网企业慈善捐赠(单位:万元)
备注: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方面,互联网企业的贡献不容忽视。2021年9月,“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论坛”披露了一组数据,仅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上,近年就有500亿人次的网民积极作出捐赠,募集善款近260亿元;2020年上半年,中国有近5000万网友通过互联网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捐赠;在2021年河南洪涝灾害中,慈善组织借助互联网,仅用了两周时间就募集资金超15亿元。
在互联网企业公益项目创新方面,腾讯公益公开资料显示,“截至9月9日,2021年99公益日共获得了6870万以上人次捐款、超过35.69亿元捐款金额、1.25亿次以上小红花互动量”;此外,阿里巴巴的95慈善周、新浪微博的人人公益节等也在参与人数、募款金额方面连创新高。
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频发,使得行业整体的负面舆情居高不下。监管层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原则也从包容审慎向积极监管转变,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责的短板愈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