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12月6日,富邦财险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自2022年1月1日起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恢复时间另行通知。已经承保的客户保障权益不受影响。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官网发布了“关于暂时停止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其中称,互联网保险业务将自2022年1月1日起暂时停止,何时恢复另行通知,在此之前购买的公司保险合同不受任何影响。
除这两家公司外,另有多家险企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将停售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而这些举动都与今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通知要求,所有不符合有关条件的主体和产品自2022年1月1日起不得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
网红产品集中下架,仅22家险企可销售10年以上保险产品
由于对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经营门槛、产品范围及费用控制有了更严格的界定,上述《通知》被业内称为“互联网人身险最严新规”。
根据《通知》相关要求,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范围限于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保险期间10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10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也就是说,明年1月1日起,类似万能险、分红型、投连型年金险等人身险产品将无法在互联网上继续购买。
不仅如此,《通知》还对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险企提出了新的门槛要求:保险公司连续4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连续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连续4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
若险企想要申请审批或使用新备案10年期以上的普通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普通型年金保险,需要满足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根据《通知》,险企需满足连续4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5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100%;连续4个季度偿付能力溢额超过30亿元,风险综合评级也要在连续4个季度或两年内6个季度达到A类以上等要求。申万宏通证券研报估算,按照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来看,目前满足上述要求的险企仅有22家,包括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
记者了解到,自《通知》出台,保险市场近一个月以来出现了抢购“将下架”产品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复利3.5%以上的储蓄险产品,在市场甚至出现了“抢购”。
“再不买就没有了”“即将下架”“且买且珍惜”。过去一个月,市场上不少“炒停售”的产品出现了一天售空的情况。不少消费者抱着“不买吃亏”的心理,赶在下架前购置了中小险企的“网红产品”。
下一篇:互联网的创新,太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