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123rf.com.cn
年轻的消费者、高移动普及率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正推动东南亚的电商发展。
2018年,该地区的互联网经济达到720亿美元,是2015年的两倍之多。
谷歌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电商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而随着Lazada、Shopee和Tokopedia等电商公司在该地区业务的扩大,该地区电商发展很有可能超出谷歌的预期。
然而,电商的兴起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在线欺诈。
在线欺诈广义上是指利用互联网实施的任何在线欺诈行为,2017年全球零售商受在线欺诈的影响损失了近578亿美元。
这其中,在线欺诈在东南亚尤其严重。本文详细了东南亚地区的电商发展现状和在线欺诈的问题。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东南亚地区在线诈骗金额占线上销售总额的1.6%。
·印度尼西亚(3.2%)
·泰国(1.9%)
·越南(1.3%)
·马来西亚(1.2%)
·新加坡(1.0%)
·网络钓鱼
是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意图引诱用户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帐号 ID 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的一种攻击方式。
·身份盗窃
盗取用户网上帐号、密码进行交易。
·盗号
通过木马非法获取用户账号信息,在网上进行交易。
·检验信用卡
在网上进行小额购买获取被偷信用卡的信息。
·退款在线欺诈
用户收到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后,以不法手段发起退款申请。
·手机在线欺诈
通常发生在手机APP或者其他平台的在线欺诈行为。
由于手机在线欺诈,东南亚营收损失1.4%。
小型卖家损失最大,损失金额占收入总额的3.6%。
57%的卖家认为手机在线欺诈率比电商在线欺诈率低。
人工审核订单
·人工审核订单以确保真实性
·东南亚人工审核订单占订单审核总量的42.3%
·98.5%的订单是真实订单
大量人工审核订单影响了工作效率,客户也会失去耐心。这些数据表明这种工作流程并不是十分有效,而且由于延长了不必要的订单流程也会影响客户购物体验。
3D安全校验
·在交易时验证持卡人的身份
·将责任转移给银行
·57%的卖家认为这一措施足够安全
·60%的小型卖家也这样认为
由于小型卖家资源有限,他们相信一种工具便可预防在线在线欺诈的发生。然而最佳的做法是使用分层方法,利用不同工具进行在线购物。
·在线欺诈管理系统和工具不一致
·在线欺诈管理成本高
·缺乏在线欺诈管理的专业知识
·缺乏有效的全面数据管理策略
·优化应对在线欺诈策略与检测工具
·在所有平台有效追踪在线欺诈行为和指标
·专注于分析有效数据
·改善自动检测和在线欺诈分类
·简化人工审查任务和流程
(编译/雨果网 凌梓悦 )
【特别声明】未经许可同意,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内容。转载请联系:editor@cif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