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越来越“魔幻”:
疫情之后,许多硕士生开始加入外卖大军;
北京链家APP上,每23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杭州余杭区的街道办,十几个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应聘,学历不是硕士就是博士;
近日,河南中烟录用了一批大学生,149个名额里面,有4个专业管理岗、4个技术岗和6个销售岗,清一水的研究生,有211,有985,还有海归;
研究生去卷烟、送外卖和处理社区里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有着高校光环的高学历人才,似乎正在走向我们通常认为的“底层岗位”,而且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在于这不再是个例。招聘时,河南中烟很淡定地表示,“有名校毕业生或者研究生很正常,他们自己要来的”。
求稳定、求待遇、求清闲,高学历人才们正变得更加现实,但这背后终究是人才的流失。
河南中烟招聘引发出一个微博热点话题,估计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因为在这个行业内,名校硕士或博士去流水线卷香烟再正常不过,甚至很多岗位就明确要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比如四川中烟,2021年超过1/3的岗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其旗下什邡卷烟厂更是直接明确写明“双一流”大学及专业优先。某二线城市卷烟厂的一线生产操作工对记者表示,“我们厂里还有中国传媒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科技大学毕业的学生,还有很多双一流学校的研究生,都来当工人”。
当然,不是说这些研究生只当一线工人,按照烟草企业的规定,即便是管理岗,不论学校也不论专业,都要在一线工作一年或是三年。但这里其实有很多疑问,如果卷烟厂招聘高学历人才,不是让他们去当一线工人的,为什么很多毕业生录取的岗位是生产操作岗,而不是管理岗呢?而像流水线上制丝、卷包这类活,又是不是非得研究生才能干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是卷烟厂非研究生不可,只是他们给的薪资待遇完全能“供”得起高材生们。
根据财政部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2019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有51.62万员工,发出了964亿的工资,在岗职工平均年薪18.67万,平均月薪15558元。与此同时,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统计,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天津年均工资最高,2019年均在10万元以上;在城镇私营单位中,居前三的则是北京、上海、广东,2019年年均工资均在6.2万元以上。
不止中烟,各个地方烟草公司的平均工资也几乎秒杀其他行业。时代周报的报道中提及,一位某三线城市的卷烟厂员工透露,“新人税前年薪也有15万元,也会有每日包吃两餐这样的福利”。还有人晒过湖南中烟的薪资,同是国企,湖南中烟秒杀长沙轨道交通。
在国内,没有比烟草公司更财大气粗的用人单位,尤其是当几乎所有行业都受疫情冲击,逃脱不开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烟草公司的业绩反而更加蒸蒸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烟草制品行业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为11092.4亿元,同比增长6.1%,2020年1-6月,中国烟草制品行业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为6408.4亿元,同比增长5.9%。
由此可见,稳定、钱多还有各种隐性福利,毕业生能进烟草系统,恐怕只有让别人羡慕的份了。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大厂动作频频。先是京东宣称要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随后腾讯、快手、美团都表示取消大小周,小米呢?则直接授予3904名员工共计7023万股奖励股份,人均奖励约47万港元(约合39.29万元)。因此,年轻人争相涌入互联网大厂。
但是要跟烟草公司比起来,互联网大厂似乎都略逊一筹。一位在某5线城市烟厂一线工作的985计算机本硕毕业生在网上求助,称自己年收入到手18万左右,现在手拿互联网算法和微软的两个offer,想跳槽,可是家里人根本不同意他从卷烟厂辞职。
纵观十多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倾向,每一轮经济变化都带来新的改变,而传统产业、互联网行业以及体制内经济之间的较量和发展,通常也因人才的流向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