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库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档案库
全部 1602 公司新闻 0 最新签约 10 行业动态 442 档案库 1135

五位互联网人讲述:我在大厂,全靠演技

时间:2021-06-28   访问量:1216

提到“职场表演”四个字,不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老人,都能“会心一笑”。

 

 

不论你喜欢与否,面对不喜欢的领导、同事,“表演”已经成为一些职场生存的技能之一。即便是在倡导公开、透明、平等的互联网大厂,也不例外

 

 

一位从小公司跳槽到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告诉深燃,小公司的工作机会对于很多打工人而言并非那么难得,但大厂不一样,这里福利待遇相对更好,平台资源更多,也是大家更珍惜的工作机会,再加上大厂人数日益庞大,一个项目涉及的人员多,环境更复杂,更得用一些“表演学”来维持体面。

 

 

在大厂这套体系和环境下,不论你是想升职加薪,还是想偏安一隅,都不得不多多少少学点“表演”:比如表演式加班,表演式述职,表演式离职,表演式附和领导,表演式与同事相处……

 

 

本周的小酒馆,深燃与五位熟悉互联网大厂“表演学”的人聊了聊:有的是大厂新人,什么任务都接受,如今正在学习“表演式”拒绝;有的是起初看不惯“表演”的大厂老人,在同事们的熏陶下,逐渐学会附和领导最终升职加薪;有的已经成为大厂中层,“表演”技术炉火纯青,一边哄着下属干活,一边向领导邀功,做到了上下逢源。

 

 

这里面也不乏引人思考的例子。有的人见证CEO“表演式”辞职翻了车,从而领悟到“表演”需要拿捏尺度;有的在表演久了之后,觉得这样是在浪费时间,耽误自己;有的在成为老板后看得透彻,表示不需要识别“演戏”,员工没有业绩,一切就结束了。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让下属干活、向领导邀功,中层“摸鱼”我最行

 

 

洪灏 | 33岁 前大厂员工、某初创公司创始人

 

 

刚毕业时我对大厂充满期待,前后换过三家大厂,对大厂的职场认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开始我踏实干活,慢慢地我发现,领导和同事觉得我很好使唤,总是顺手让我帮忙,习惯地分配任务,让我加班很晚也觉得没什么不妥。比如我之前把白天没完成的工作晚上带回家做,因为当时家里的网速不好,我甚至在网吧通宵加班过很多次,但第二天去公司,领导有时候直接否定我通宵做的方案。他不会觉得我工作认真,只觉得好使唤,经常半夜喊我起来加班,这都让我很受挫。

 

 

在那之后,我也会研究一些“表演”术。比如,摸清楚领导的脾气、性格,甚至生活中的爱好,有意无意抛出领导感兴趣的话题,如果领导一搭话,必须让他有发挥空间,侃侃而谈。这样能让领导高兴,提请假、休假、加薪等都比较容易,就算领导没答应,气氛也不会很尴尬。总之,就是变着法子拍领导马屁,再视情况而动。

 

 

在中层管理岗位上“摸鱼”是我最炉火纯青的技能。上层制定的工作,我只要把下面的小伙伴哄高兴,他们可以认真地完成就行。对下属多夸一夸,时不时买点小零食、咖啡、奶茶,大家都会觉得我很重感情、看中基层员工。我通过别人完成了工作,还要把这份功劳大张旗鼓的让领导知道。领导形成印象以后,甚至会把别人做的工作都当成我的工作来点评,多次表扬我幸苦了,要求其他员工多学习。

 

 

另外,就是要多组织员工开会,领导在办公室的时候,我就邀请他做指导,这样他会觉得我对工作很负责,对员工很关注,并且对领导也很尊重,上下都能逢源。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低调,在工作中不懂说自己的功劳和苦劳,一定会成为工具人,越来越累。

 

 

我用这样一套办法在不同公司大受认可,后来职位提升了,我反而更轻松了,因为我把活都安排给下面同事去做了,并且还经常被表扬。

 

 

在工作多年之后,我虽然混着一份工资,但自己心有不甘,想有自己的事业。而且年龄大了,天然对“表演”这个事情有厌恶感,可能一方面因为见识、格局提升了,觉得整天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很没意思,另一方面内心深处还是厌恶这种职场文化,想做一点务实的事情。

 

 

后来我就自己创业了,对于员工的“表演”,我都能看懂,但我依然要装糊涂。我在团队中更看重他们带来的价值,比如谁能带来业绩的增长,我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看得比较轻,只要能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就好。

 

 

花时间研究领导的难处,我的确升职加薪了

 

 

张建国 | 33岁 前互联网大厂员工

 

 

我之前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了4年,周会、季度会、年会、述职这些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间点,可以说是大家最爱“表演”的时候。

 

 

比如周会上,平常你觉得业绩差的同事,能穷尽一切办法“表演”,把业绩描述得绘声绘色。我观察有人的手法是,项目表现明明平庸,但他会特意找朋友,让他们发朋友圈,说去某个地方看到了,项目很棒。汇报时他把截图放上去,说朋友圈里的大V朋友说很好,项目影响力不错。领导也不知道真实情况怎么样,就相信了。

 

 

有一次年会让我印象深刻。本来给领导敬酒,说一些客套话很正常,有个同事敬酒的时候说“领导辛苦了”,说着说着自己就哭了,眼泪哗哗流,说到领导心窝里了,但场面非常虚假。这开了一个坏头,下一个人变本加厉,说着说着也哭得声情并茂,轮到我的时候,也不得不多客套了几句。

 

 

这样的人的确容易升职加薪。有个同事情商很高,天天粘着领导,对领导的需求能很快做出反应,后来我们私下交流,发现他的工资高出我们一大截。而我这种平时项目做得不错,但不会在领导面前“表演”的类型,就很吃亏,尤其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能看到差距。

 

 

这也给我上了一课,后来,我也学会了说一些必要的客套话,并从职场“表演”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

 

 

其实很多互联网大厂的中高层是没有安全感的,职场竞争激烈,总监、副总裁级别的人危机感很重,大部分人只会用自己信任的人。你表现得主动点,能给领导一种感觉,你是领导的人,能给你更多权重。而如果你在姿态上表现的太独立,反而很难被领导重用

 

 

有的人会花时间研究领导的难处,打听CEO对领导提了什么需求,然后投其所好,这既能解决领导的烦恼,也能让自己更快晋升。

 

 

这也让我意识到,不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能被领导赏识,任何部门,需要考虑的是整体的需求,公司需要什么,你能不能帮领导达成KPI。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会主动去跟领导聊,他的KPI是什么,更需要我的工作做出什么成绩来。

 

 

有一次,领导告诉我,上级希望他做一个项目,但目前没有人做。这个项目跟我的工作内容关系比较大,我很快组了一个团队,做出了成绩。过去我很长时间没有晋升加薪,但因为这个项目做得不错,就几个月时间,我薪资增加了很多,级别也跳了好几级。

 

 

所以我觉得职场“表演”需要辩证来看。对于一个新人来说,适度学会表演非常重要。如果你融入不到这个集体,不能让老板觉得你是有用的人,容易被埋没,但要知道适度“表演”,有的人会“表演”上瘾,把很多时间花在讨好领导上,业务上不花功夫,这种人短时间能得到机会,但一旦领导换人,很容易失势

 

 

你的专业能力和努力程度是职场立足的根本,适度表演只是帮助你融入集体,起锦上添花的作用。

 

 

为维持体面,不得不学会“表演式拒绝”

 

 

Warren | 31岁 某互联网大厂运营

 

 

我在2020年年底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厂,还算是一个大厂新人。这里跟我之前所在的小公司的工作节奏和氛围非常不一样,适应的过程中,会用到一些“表演学”。

 

 

进入大厂后,我首要面临的难题,是沟通的复杂性。在这里,完成一个项目,不像我以前在小公司里只用和团队二三十个人沟通,而是由不同部门几百个人来协作完成,需要大家不断“拉通”、“对齐”,否则一个细节没跟上,就可能大大影响整个项目进度

 

 

之前就遇到过有项目细节更新了,但因为同事疏忽,导致整个项目进展都大受影响的事情。当和相关责任方沟通时,我心里已经非常生气了,但嘴上还是说着“没事没事”,然后继续沟通项目赶进度

 

 

我觉得这种心里气愤但嘴上依然笑嘻嘻的“表演式接受”,是职场的基本素养。在一个庞大的组织里,树敌太多,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保险的方式是,自己私下消化这些负面情绪。

 

 

除了“没事没事”、“没关系没关系”这些“表演式接受”的标准话术外,我的微信里还特地存了很多表情包,既为了柔和地催促相关部门推进项目,更为了在处于尴尬境地时缓解气氛。

 

 

“表演式接受”之外,我的另一条生存法则是“表演式拒绝”。

 

 

刚进大厂时,别人给我提出需求,我不懂拒绝,基本都会接着。后面才发现,那些工作对于自己的项目没多大用,而且还让自己很累。不过刚性、直白的拒绝会给人一种“很懒”、“自我”、“不好接触”的印象,需要我们“表演式拒绝”。

 

 

比如刚接到想拒绝的需求时,我表面上一定是非常积极的态度,“这个想法非常棒”,接下来就开始“灵魂拷问”,比如这个需求的使用场景是怎样的?能够带来多少收益?有没有过往的案例能够验证?这类问题多问几次之后,对方也会觉得,这个需求可能还得再斟酌斟酌。

 

 

“表演式拒绝”的技能我现在用得还不太娴熟,“灵魂拷问”同一个套路也不能常用,我现在还在通过观察其他同事的处理方式学习新的技能。

 

 

我所用到的“表演学”,其实是为了维持表面的体面。

 

 

CEO“表演式”辞职翻车,表演得拿捏好尺度

 

 

阿杰 | 28岁 前互联网大厂员工

 

 

我去过两家大厂,这里很多同事都深谙“表演”之道,有些甚至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我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当时我们部门有位高层非常拼,经常自己加班到晚上九十点,看到下属加班也非常赞赏。我们部门的两个中层就摸清了高层的心思,于是每天就假装在加班,表演给高层老板看。


上一篇:互联网巨头竞逐医疗大数据领域 中康科技能突围吗?

下一篇:马斯克:星链互联网订户1年内可达50万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