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赞和微盟两大电商SaaS龙头企业先后发布了半年报,亮点自然有,但是两家企业在行业普遍被看好的背景下,却双双交出了亏损的成绩单,其中有赞亏损4.5亿,此前已经实现盈利的微盟也由盈转亏,亏损达到1.95亿的新高。
以此来看,国内电商SaaS企业似乎陷入了盈利困境,然而自2020年疫情影响以来,SaaS概念被疯狂追捧之下,作为电商“工具箱”的有赞、微盟是如何在风口上亏损的?电商SaaS风口难道已经无法吹起两大头部企业了?
有赞、微盟,顶级打工者?
根据eMarketer数据,2019年,阿里、京东、拼多多分别累计市场份额占比达79.9%。并且,以阿里巴巴为例,在淘宝的历史上,曾屏蔽过百度、微信的流量,以此稳固平台的流量分配权。
几大公域电商巨头凭借对于流量和交易两大要素的垄断,商家的流量费用、获客成本持续上涨、生存空间变小,大型品牌或能通过品牌溢价维持利润,但诸多中小商家,则对于市场中能够出现降本增效新模式翘首以盼。
商家通过私域流量运营来降低营销成本逐渐成为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向私域流量场。头部电商SaaS平台如Shopify、有赞、微盟、鲸灵等也享受到了这一波红利。
自2020年二季度,Shopify已经开始实现数亿美元的净利润。单从收入来看,有赞和微盟也表现良好,有赞2021年上半年收入8.0亿元,微盟则达到了13.83亿元。
但后两者的盈利能力始终为人所诟病。2018、2019、2020和2021年上半年,中国有赞的净利润率分别为-73.592%、-50.558%、-30.12%和-57.35%,依旧没有实现正向盈利。微盟的情况稍好,但也存在毛利率逐年下滑的情况,从2016年的88.238%跌到了2020年的51.19%,2020年,微盟的净利率为-58.82%,2021年上半年则为-15.58%。
那么,有赞和微盟如此高的销售额,究竟流向了哪里?
流量才是拳头
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有赞还是微盟,主打的都是为品牌商家和门店解决电商化、数字化的问题,其生长的土壤正是去中心化的微信等流量生态,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两者对于其他流量平台的过度依赖,而这无疑是要付出成本的。
先来看有赞,此前,有赞深耕快手电商获得了不菲的用户积累与业绩。但今年上半年在快手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有赞的业绩却出现了下滑。有赞CFO俞韬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快手在尝试自己为商家提供工具包,发展自己的电商闭环,这直接导致有赞由快手产生的GMV占比整体下滑至20%,而快手带来的GMV一度占比有赞整体的40%。